今天是双节的一天,即教师节和中秋节,据说这两个节日在一个世纪中也就只有3次在同一天,作为教师的a准备在今天宴请他的朋友们晚上一起去吃个饭,饭局定在了晚上的6点多,在6点的时候,虽然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已经准备了如瓜子、烟、茶叶等等的一些在饭局上需要的东西,但是作为a多年的妻子b看着这些基本的东西以及一些自家院里摘的枣子,认为带的东西还是少了点,打算去再买一点葡萄,或许是耽误了一些时间,a十分的不耐烦,认为自己作为主人去的时间比客人迟会很没面子且没有礼貌,这样的情况对于这个家庭来说已经出现过太多太多次了,回顾在此之前的每一次请客,似乎都会出现这种“着急”的镜头,像是惯例一般,就这样又折腾了一下,终于a,b两口子急匆匆的打了一辆出租车来到了事先预定好的饭店。

到达饭店后一进门,先扫健康码这是疫情当下少不了的程序,此时此刻,a,b的已经毕业两年却还没有考上工作的儿子c已经到了订好的包厢里了,接下来就是简单的将带来的零食装盘摆在桌子上就好了,坐在圆桌旁的椅子上,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了,客人也陆陆续续到场了,在这些年里,每一次a请客人都喜欢在动筷子之前讲两句话,所谓仪式感,“在这难得一遇的双节的一天,祝大家身体健康,阖家幸福,节日快乐!”,说完所有人共饮了两杯便开始吃了起来,正所谓好事成双。在这片土地上,敬酒是少不了的环节,按照惯例每个能喝酒的人都要轮流敬一圈,在a 宴请的这些朋友中,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,首先说说坐在a左边的人d,d在他的单位中有着当代“杜甫”的称号,肚子里是有一些墨水的,不过从客观上来说,这多少是夸张了些,初次见面d只是能背几首诗,并且自己编两句词,不过这也算得上是文化的交流了,而坐在d左边的则是他的同事e也是a的朋友,不过从今天的这个场子来看,d和e并没有什么很好的交情,也仅仅是同事而已,e是一个沉稳的人,他喝酒说话办事都很有分寸感,从不多说,也不多做。再来说说a右边的人----f吧,他是一个老家是外地的人,说话带着与本地并不相同的口音,他端着酒盘子敬酒的时候喜欢问第一次见面人的姓氏,并且以此为切入点,谈论与其姓氏相关的名人事迹,f也是一个喜爱有“文化”的讨论,也能熟背许多的诗词。坐在 f 右边的则是一位不喝酒的先生 g ,g 因为血压和眼部的问题所以在这一次的饭局上不能饮酒,所以就以茶代酒了,他是一个说话很正常,办事也很正常的人,或许是因为不喝酒的缘故吧。坐在 g 右边的则是 h , h 和a,b都是老朋友了,是一位沉稳,温和,带着几分温柔的男人,虽说有的时候会因此看起来有些犹豫不定,但是,人无完人,客观上来看,他的言行举止都是让人感到舒适的。坐在 g 右边的就是 a 的妻子 b 了,再然后依次是 e 的妻子、c ,忘了还有 h 和他的妻子 i 以及他们的小孩 j ,在这样的饭局上,一般是喝酒的,更有“地位”的人坐在上座,多数时候是一些男人们,一家之主,在这男权的社会,往往是需要男人来作为排面“拿得出手”。

不想写了,写的都是些什么啊!

总之这一天被一位醉酒的男人“看不起”,值得回味的东西有很多,就自己来说,我的骄傲,不低头是一个问题,搁那儿装什么呢!!!我有点太看不起周围的人和事儿了!这是不好的。

对自己所提出的理论都没有坚持超过3天的!这是多么无能!我是这样的人么?浮躁,不能有所坚持,哎!

这半年嘴里天天喊着妹妹,浮夸,眼高手低,盲目乐观,且看不起别人,呵呵,这是什么状态?

懒汉无赖贪婪的“血脉”觉醒了吗?不会讨人厌烦么?对于学习真的是无可救药了!难道是对自己的负面消极的暗示太多了么,难道是太多次强调我不爱学习,从而一直纵容自己放纵的心态么?

“看”完朋友的后现代主义世界,我觉得那样的世界是有点可怕的,一个十分安静,十分祥和的世界,如同一碗水的世界,”平静,没有生气,没有活力,没有输出、输入“,就像黑白的、二维的,没有情绪的世界,虽然有时让在这个世界生活的人会感到它的”美好“,但是对于我来说,这样的世界不会待太久,它会让我感到不安,太过安静或者太过喧闹的世界都会让人感到不安!

九月的清晨有着深深的寒意,九月的夜晚有着阵阵的寒风,吹着枣树沙沙作响,穿过纱窗被窗帘拦下,愿我做个美好的世俗的春梦吧!

啥事情都没做,今天不知道为什么很困,什么都没有做!

算不上浑浑噩噩吧,应该是碌碌无为。